新闻中心
News Center分布式光伏在中国迅速发展,截至2023年底,装机容量达2.54亿千瓦,占全国光伏装机的41.7%。这种去中心化的能源模式对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和电力系统转型至关重要。预计全国城乡建筑房顶的分布式光伏潜在开发容量高达28亿千瓦,超过总装机容量的60%。
目前,分布式光伏项目主要采用“自发自用,余电上网”或“全额上网”模式,其中前者占60%。项目收益主要依赖电网收购和部分省份补贴,但环境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。随着装机规模扩大,分布式光伏对电网运行的影响增加,市场化交易需求上升。然而,分布式光伏市场化交易需要更完善的市场规则支持,如分时电价和虚拟电厂等。
环境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电能量来源的证明。目前,环境价值的实现次序优先级为自发自用、绿电、绿证,最后为减排量抵消机制。全国碳市场覆盖水泥、钢铁、电解铝行业,但暂不核算间接排放,影响了绿电或绿证的核算联动。
为促进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或绿证交易,国家发改委等发布通知,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核发并交易绿证。北京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也发布了相关细则。建档立卡是绿电交易和绿证核发的基础,但分布式光伏项目由于分散性,进展较慢。
分布式光伏可通过聚合方式参与绿电交易,聚合商通过虚拟电厂模式参与市场,提高分布式光伏的消纳和收益。然而,分布式光伏参与绿电交易面临预测难度大、价格谈判能力弱等挑战。
建议政策制定更细致的规则,明确聚合商参与形式,通过CCER实现环境价值,并打开用户侧绿电需求,提升需求量,以促进分布式光伏更好地参与绿电市场。